課程內容:詠春拳課程

歷史:
詠春拳始創於清末,祖師嚴詠春乃廣東福建人,自小從五枚大師習南少林拳術,其父嚴二公於九連山下經營豆腐買賣。相傳嚴氏見蛇鶴相鬥,而悟出 改良自己技術之道,經過其研究及五枚大師的修正,創出一種能使一般人易於掌握的拳術,並由五枚大師為其拳命名為──詠春拳。
嘉慶末年,嚴祖師因下 嫁梁博仇而到粵,並將其技傳其夫。仇氏因與紅船之黃華寶、梁二娣及梁蘭柱份屬好友,經常談論武技,還以詠春拳與他們之六點半棍互相交換,其間他們更日夕鑽 研,盡窺其奧。
黃華寶退休後,居於佛山快子市,青雲街。當地有名醫梁贊,頗負盛名,且人緣甚佳,佛山人稱之為贊先生。贊乃山縣古勞人,世居佛山, 不單醫術精湛,且生性好武術之道,涉獵之武術甚廣。黃與贊常飲酒論技,成為好友,其後更將詠春盡傳於贊。贊先生苦心鑽研,使詠春拳在嶺南一帶聲名大臊,時 為道光年間。
但因贊先生店務纏身,未能廣授,故能得其真傳者僅二子梁春、梁壁及陳華順三人而已。
陳華順乃順德陳村人,世居佛山,以找錢為 業,又稱找錢華。由於工作關係,他常到贊的杏濟堂,由此亦結下師徒之緣。贊先生去世後,華公設館授徒於連花地大街。

詠春拳除拳套及單式練習外,還 要通過長時間之黐手訓練,華公乃親自個別教授,故不容多教,且收費昂貴,所以從學者多為貴家公子,因此亦有「少爺拳」之稱。當時能得其技者有吳仲素、何漢 侶、雷汝濟、葉問及其子陳汝錦。及後能把詠春拳推廣者,首推葉問。

葉問為佛山名門望族之後,七歲便從華公門下習詠春拳術,及後華公染病,彌留之 際,吳仲素便繼續教導葉問及其子陳汝錦。葉問於佛山變色後,離開佛山到香江,其時約一九四九年。葉問初到港時生活未能安定,幸得友人李民幸介紹,在九龍深 水埗大南街港九飯店職工總會教授詠春拳,亦開始了授拳生涯。其後發展至海壇街、利達街、李鄭屋、大道東大王廟及青山道興業大厦等地方任教。葉問改善詠春拳 之教授方法,並致力推廣詠春,使之得以在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發揚光大。

特色:
詠春拳是一種短橋窄馬的拳術,觀之演練時似是斯文淡定(但有人亦演練成勁度十足的!),沒有威猛迫人的氣勢,甚至有點「娘娘腔」之感。實質 上此拳是以柔制剛,重防守,善於吞下敵方攻勢,牽引對手、化解力量、引勁落空,使對手處於不利位置,當對方回退時便順勢進攻,所謂「短橋相接、連消帶打、 來留去送、甩手直衝」。故其技講究速度,能短橋發勁,要出手不離中,內簾必爭,黏橋而入,入則封手,貼身近打,出腳須迫步,發腿不露形。

拳訣方面,詠春拳有二十字訣、五言十四句訣、七字訣 (七字十四句) 及詠春八腳等。以下節錄其中一組口訣,給大家分享:

手黏手、無法走; 敵移動、重心空;
大閃側、小俯仰;小閃側、大俯仰。
須明敵勢變,問路戰八方,
先人傳妙訣,拳技在訣中。

流傳套路:
徒手 –小念頭、尋橋、標指

兵器 –六點半棍、八斬刀

對練 –單黐手、雙黐手、木人樁法

課程內容:詠春拳課程


詠春拳(一)
Wing Chun (Yong Chun Quan) Part 1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嶺南 詠春拳系 八斬刀 一字斬
Southern Shaolin Wing Chun Series – Baat Jaam Dou No.5 Yat Ji Jaam

嶺南 詠春拳系 八斬刀 一字斬
八斬刀,全套八路,每路一斬,故名八斬。 第一 夾斬、第二 攤斬、第三 間(耕)斬、第四 捆(滾膀)斬、第五 一字斬、第六 問路斬、第七抹袖斬、及第八 十字斬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詠春-八斬刀 夾斬及攤斬 課堂講解及應用
Application of Wing Chun-Baat Jaam Dou Gap Jaam & Tan Jaam -lesson excer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