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課堂節錄】
修身防疫功法 – 通背拳功1
使氣血流通骨身體各部,骨節末梢,強健心肺,舒肝和胃,健脾去疾,強筋壯骨,排毒瘦身,提升免疫力,有返老還童之功效。
通背拳(又稱通臂拳)為北方著名拳術,歷史悠久,對中國武術發展影響深遠,如北方螳螂拳就強調,以韓通的通背拳為母。 通背拳的功夫,操練方法,不論習武與否,以致練本身習練不同種類之功夫,均有莫大裨益。 操手之法,不單是手部功夫,實為全身內外均需協調一致;其法有單㨪掌、悠擺掌、撩陰掌、風輪手、雙蓋掌、開手勢、大引手、披掛勢等;如練之得法,每日持之以恆,能使全身氣血流通身體各部,骨節末梢,強健心肺,舒肝和胃,健脾去疾,強筋壯骨,排毒瘦身,轉弱為強,提升免疫力,更有返老還童之功。 而拳法方面,則先以二十四手、救命三腿為基;而二十四手,分為上八手、中八手及下八手,其法每手一法,以單式把勢反覆操練操,再而學習串珠套手及盤手(即對練)等。
備注: (每種功法,每一面可每次以三十至五十次為度,由慢至快,最重要是要量力而為,因應自己身體情況作出調節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達摩易筋經】
《易筋經》之命名,其意是要通過"伸筋拔骨",內運外動,以內促外,以外帶內的方法,特別注重脊柱的鍛練,透過功法,帶動四肢、內臓運動,達到在內則通經活絡,調和氣血,強化器官,提高身體機能,固本培元;在外則能調節日常生活帶來的關節和筋骨問題,使所需的肌肉、韌帶和關節得到恰當的鍛鍊,從而鞏固骨骼的位置,擴大關節的活動幅度和柔韌性,「骨正筋柔,氣血自流」。經過筋體經的鍛鍊,有助營衛二氣及經絡暢達,強健五臟,是改變筋骨氣血,脫胎換骨的法門。
所謂「人身血液如大江,一處不到一處傷」華佗云「人體欲得勞動,但不當使極耳。動搖則谷氣消,血脈流通,病不得生,譬如戶樞,終不朽也」;中醫學認為病是原於"筋傷"、"體寒"而至,所謂"百病起於寒"。要身體健康,運動是相當重要;而"運動"一詞,在我國文化中有其內在的含義,是要達到內運外動的要求。先賢有雲:氣血行於內者,為之運;軀殼表於外者,為之動,運動是要表裡運行之稱。所以功法運動是「以內功為主,外做動作,內練呼吸,以外帶內,以內促外」。因應內臟的位置,配合不同動作、呼吸方法,使內臟器官得到深化的血液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,改善內臟功能。並且能使主要關節和肌肉群健康,擴大關節的活動幅度,加強韌帶的柔韌性,鞏固骨骼間的位置,改善不良姿勢。
而《易筋經》一般以兩套主,一套是"達摩易筋經十二勢",每勢均有名目並附以參文;而另一套是以靜功為主,分為前後兩部分,各有十二段,並須相因而練。前者為站功,練以增加實力,使與氣相隨,能收身強力壯,卻病延年之效;後者為坐功,於純柔之中,求氣力運行於內膜,專講運行之道。
達摩易筋經 |
第一式 韋陀獻杵第一勢 第二式 韋陀獻杵第二勢 第三式 韋陀獻杵第三勢 第四式 摘星換斗勢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勢 第六式 出爪亮翅勢 第七式 九鬼拔馬刀勢 第八式 三盤落地勢 第九式 青龍探爪勢 第十式 臥虎撲食勢 第十一式 折弓勢 第十二式 掉尾勢 |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易筋經-第十勢 臥虎撲食
為達摩易筋經十二勢"(又稱韋陀勁十二勢)中的後段,其練法由易到難,循序漸進;最重要是了解自己身體狀況,以及其功法意義及作用,本片由師父示範及講解其中練法,方便同學參考及溫習。
功能改善腰腿痛症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三高、消除疲勞、防動脈硬化、消水腫、防跌倒、增肌力及柔韌度、提高關節穩定性,改善中年後筋縮,有助增高,提升運動表現、預防腰腿扭傷等。
經文
兩腳分蹲身似傾
屈伸左右腿相更
昂頭胸作探前勢
傴背腰還似砥平
鼻息調元勻出入
指尖着地賴支撐
降龍伏虎神仙事
學得真形也衛生
易筋經 轉弱為強 修身健體 袪病延年
功能轉弱為強,脫胎換骨。易者變也;筋者筋脈、筋膜也;經者不但是功法經典,其義也是指全身之筋經、經絡,其作用是聯絡周身,通行血氣,助益精神,提挈動用;而"筋"則有負起支撐和附着經絡,產生骨架作用,即所謂以"筋"為體,以"經"為用。
通過練筋之"體"來發揮經之"用"
《易筋經》通過符合人體筋經之理,"伸筋拔骨",透過內運外動,以內促外,以外帶內的方法,強調脊柱的鍛練,帶動四肢、內臓運動,達到在內則通經活絡,調和氣血,強化器官,提高身體機能,固本培元;在外則能調節日常生活帶來的關節和筋骨問題,鞏固及改善骨骼的位置,提升骨質密度,使肌肉群健康,加強韌帶的柔韌性,擴大關節的活動幅度和柔韌性,所謂「骨正筋柔,氣血自流;形正氣順,筋長一寸,延壽十年」。
《易筋經》其義理上,給我們養生鍛鍊的指引,而坊間較為人熟悉的有"達摩易筋經十二勢"(又稱韋陀勁十二勢)、十二段大勁及坐功,而前者十二勢,每勢均附名稱及經文,不過這只是功法網領,而當中全面法門,便要經明師指引,才能窺探其奧。
【玄功二十訣】
玄功二十訣 – 本為華山派希夷門之秘技,幸得蔡河清道長本着壽人夀世的精神,在港公開傳授,才得以流傳。
此功法屬氣功導引術,透過功法,由內促外、外帶內,帶動體幹四肢、臓腑運動,加上心法導引,達到內養心性,外修形體,補足臟腑之氣,使內壯外強,調和氣血,通經活絡,強化器官功能,滋陰補陽,固本培元;同時調節日常生活帶來的關節和筋骨問題,使所需的肌肉、韌帶和關節得到恰當的鍛鍊,從而鞏固骨骼及關節的位置,擴大關節的活動幅度和柔韌性,使人輕靈矯健,减低受傷機會,有返老還童之功,脫胎換骨之效。(更有助運動愛好者或習武之人士,提昇功力和運動表現,或預防及療癒傷患的良好法門。)
第一訣 調息坎離交 |
第十一訣 妙運轉橐籥 |
第二訣 禮祖朝華嶽 |
第十二訣 抽添調火候 |
第三訣 開合上調息 |
第十三訣 回氣昇崑崙 |
第四訣 開合下調息 |
第十四訣 兩儀左右分 |
第五訣 仙人雙拱手 |
第十五訣 旋腰守真一 |
第六訣 昇降固腎腰 |
第十六訣 順逆雙圈臂 |
第七訣 仰腰練金丹 |
第十七訣 崑崙左右旋 |
第八訣 螺旋托天掌 |
第十八訣 麒麟左右騰 |
第九訣 華蓋左右開 |
第十九訣 八卦步週天 |
第十訣 勒馬左右分 |
第二十訣 金龍盤玉柱 |
【養生保健功-八段錦】
八段錦 是「以內功為主,外做動作,內練吐納,以外帶內,以內促外」。因應經絡及內臟的位置,配合心法、動作及吐納方法,使內臟器官得到深化的血液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,改善內臟功能,並能使主要關節和肌肉群健康,擴大關節的活動幅度,加強韌帶的柔韌性,固定骨骼間的位置,改善不良姿勢,
八段錦 是指八段養生錦囊,故名思義,”錦”是上等優秀的絲織品,其練習方法,一般坊間,大同小異,而最重要一點,是要學得正確,做得到位,才能得到真正效果,並且其練習方式,是不局限於一段一種,而是應根據其要訣原理,因應習者體質及需要練習,所以她是總結了人體保健功法的指路明燈。
第一段 雙手托天理三焦 雙手托天理三焦 三焦通暢疾病消 反手朝天振雙臂 挺胸直腰兩側搖 立正姿勢要站穩 久練體壯樂陶陶 |
第二段 調理脾胃須單舉 調理脾胃須單舉 脾胃平和病自癒 舉臂挺掌用力搖 伸撥筋肋脾胃舒 右手高舉左下垂 左右伸搖筋絡活 |
第三段 左右開弓似射鵰 左右開弓似射鵰 兩臂堅牢壯腎腰 曲肘平肩努力拉 手箭對準用目瞄 左右放射二十四 騎馬蹲襠效力高 |
第四段 五勞七傷往後瞧 五勞七傷往後瞧 久練久作筋骨牢 癆傷皆因內臟弱 挺胸扭脖後看好 掐腰捧胸身平立 專治內傷有功效 |
第五段 搖頭擺尾去心火 搖頭擺尾去心火 心火旺盛肺金克 手按膝蓋多搖擺 血液暢流好處多 筋攣腿酸身麻木 重伸重壓莫蹉跎 |
第六段 兩手攀足固腎腰 兩手攀足固腎腰 腎腰充實整體牢 腎身彎腰手攀足 強筋壯骨有功效 一落一起適力大 防止感冒更為佳 |
第七段 背後七顛百病消 背後七顛百病消 百病皆因體弱招 足顛功能筆難描 頭頂震到腳趾梢 掐腰捧胸上下顛 袪病消災有功效 |
第八段 怒目沖拳增氣力 怒目沖拳增氣力 身心健康精神爽 騎馬蹲襠胸挺直 握拳沖捶多用力 左右兩手循環抓 抓握怒目用力氣 |
羅漢功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私人教授 / 自組課程 / 員工課程》
時間:每堂60分鐘
地點:學員提供場地 (室外或各區體育館場地均可)
堂數:學員需要而定
學費:每小時$1500-$2500(則視乎人數和地點報價)
備註:
(1) 每期四堂,必須於兩個月內完成堂數。(單次「體驗課程」除外)
(2) 如須更改上課時間,請於兩天前通知本會安排(即日取消課堂,則當放棄論,不設延堂或補課。)
(3) 逢公眾假期、年初一至年初五放假 (晚上班:中秋節、冬至、平安夜、除夕、年三十晚放假)。
(4) 每期學費請於上課前繳付。
*學員可靈活安排適合時間、每星期堂數及地點。歡迎致電或Whatsapp 9843-8310查詢及報價。
 |
養生氣功班 |
 |
?♂️?網上課程-養生功法 (1) 教學影片(只供會員) (2) 視像教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