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套拳路本為北方〝太極螳螂門〞之入門套路,目的是要習者掌握八個主要步形,再而理解其串連的關係。由於他可作為各種武術的基礎,故本會以此為入門者必修之本。

坐正騎馬右偷心
八大馬的「八種步形」介紹及要求如下:

馬步(又稱騎馬步、四平馬及拑陽馬)
南北名稱各有不同,北方稱”騎馬”,南方多以”四平馬”稱之(有關資料及其他相關的步形,請瀏覽「八大式」)。  其要求大致相同,一般要腳尖正對前方,屈膝半蹲,重心坐落收胯,膝尖不超過腳尖,大腿接近水平或45度左右;後者更要兩膝外撐,使小腿與地面盡量成垂直。前者則不須,就如騎馬般模樣,其要點總結如下:
兩腳開立,距離約本人腳長的三倍,腳尖正對前方,兩腿屈膝平蹲,大腿接近水平,全腳着地,十趾抓地,身體居中直立坐落。
易犯錯誤:
1. 腳尖外撇
2. 兩腳距離過闊或過窄
3. 臀部後凸

左轉登山右沖拳

登山步(又稱前弓後箭步、登山步、子午馬及川字步)
南北各派大同小異,惟長江派、粵派、太極門則兩足前後不對正,置於人身中線兩側,前者以“子午馬”稱之,後者稱之為“川字步”,後膝部不必挺直;其步形詳細要求,以各家派之拳勢運用方法而定。(有關資料及其他相關的步形,請瀏覽「八大式」)

以下是其步形準則:
兩足站點距離與馬步相同(從步形表面看來,較大馬步寬),前膝衝出與腳尖成一垂直線,後足蹬腿撐直(太極門除外),兩腳尖斜向前方約40至45度左右(以步距而定,如步幅收窄,角度亦收細),兩腳掌成平衡線,全腳着地,十趾抓
地,全身高度與馬步同。
易犯錯誤:
1. 後腳拔跟離地、掀腳掌
2. 前膝不拱出,塌膝,不對腳尖
3. 後腿屈膝
4. 凸臀,彎腰,上身前俯或後仰

右迫入環左補捶

入環步 (又名頂膝馬)
此步與弓步略同,外觀跪馬和單碟步,惟重心幾乎全在前腳,至前腳尖稍向前指,膝對腳尖垂直,後腳同時跟進並向前頂膝,尤如進入狀似環形的前腿之中,故而得名;並且要留意後膝不能落地,重心及臀部不能放在後腳跟上,身高低於弓步。(有關資料及其他相關的步形,請瀏覽「八大式」)

易犯錯誤:
1. 前腳跟離地
2. 後腳不跟上
3. 後膝落地
4. 重心後坐,臀部坐在後腳上

右踏跨虎射箭捶

跨虎式(又稱玄機式及吊馬,亦有叫作虛步)
此步粵派如洪家者稱之為“吊馬”,由於其勢利于變化,尤如蘊藏各種玄機,故又名玄機式。其形以一足屈膝平蹲站立,腳尖外展45度,而另一腿則屈膝且輕微內扣,腳面繃直提跟,以腳尖虛點地上,重心全在一足之上。

另有丁式(又稱寒雞步)
基本同跨虎式,惟前腿屈膝的角度較窄,小腿近乎垂直於地面,共形有如猿蹬鶴立之態。(有關資料及其他相關的步形,請瀏覽「八大式」)

易犯錯誤:
1. 虛實不清
2. 後腿蹲不下
3. 凸臀,彎腰,上身前俯或後仰

落右提左托天掌

提步(又稱獨立步、錦雞步)
一腿屈膝前提,腳尖繃直下垂,並且貼近另一大腿,成一三角形,另一腿似直非直獨立支撐身體,如更雞獨立(或稱錦、金雞獨立步)。
另有扣腳燕式之提步及盤腿獨立步,兩者均要把支撐腿屈膝平蹲,前者提腳扣於另一腿之膝窩,後者則盤腿在另一腿之膝上。(有關資料及其他相關的步形,請瀏覽「八大式」)

落左塌基托天掌

仆步(又稱撲步、塌基馬、躺襠及躺步)
此步看似闊,其實與馬、弓之兩足心步距相同,其形一腿屈膝蹲下,另一腿前伸,仆躺下落,如盤踞之基塌下,故又稱塌基馬。仆步做得正確頗難,正如前輩薛鞏初先生在其著作“技擊準繩”中指出:「此式練得合法頗難,往往拳師亦未得正確之標準,大抵因腳拗不軟,致兩足心不能着地也。故欲得此式成績優美,非從上文腿功入手不可。」

(有關資料及其他相關的步形,請瀏覽「八大式」)

詳細要求如下:
一腿屈膝全蹲, 大腿和小腿靠近, 臀部接近小腿, 但要帶有蹬力, 腳尖稍撇外展
(或有腳尖如丁步後足者,如鷹爪翻子門中會用之),另一腿挺直平伸,腳尖內扣,全腳著地。久練則氣沉步穩,身腰活便。
易犯錯誤:
1. 平伸腿不直,腳掌外側掀起,腳尖上翹及外展
2. 蹲坐之腳跟離地
3. 上身前傾

坐左七星揮琵琶

太極馬(又稱七星式、虛式)
此步形與跨虎式一樣是重心坐於後腳,且強調兩股合攏,兩腿一曲一直,直腿為虛(膝不宜挺直鎖緊),腳跟着地,腳尖向上稍斜,另有前腿提跟,虛置於前者,亦同稱虛式或虛步。(有關資料及其他相關的步形,請瀏覽「八大式」)
易犯錯誤:
基本同跨虎式,其他如兩肢不靠攏及前腿之足尖只向上蹺而無向內扣,或做成腳掌向外。

偷右坐盤左鞭捶

盤步(又稱扭馬、玉環步)
此步乃雙腿盤扭之勢,一腳外擺,另一腿在後且膝蓋要超越前腿之膝窩,腳跟離地,如雙環互扣;另還有以方式形成此勢:
偷步-後腳從前腳後向前上步,腳跟離地。
叉步-基本與偷步同,惟進步從後偷進之腿要撐伸,兩趾向同跟着地。
(有關資料及其他相關的步形,請瀏覽「八大式」)